國家“十五五”規劃(2026-2030)研究重點及方向
習總書記指出,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十五五”時期(2026-2030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第一階段任務,也是我國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在這一特殊環境和使命下,“十五五”規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十五五”規劃作為我國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銜接規劃,其出臺對于指導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時期,“十五五”規劃將面臨世界經濟急劇變化、規則劇變、戰略定位與實際執行反差等挑戰,國家發改委及地方相關機構已啟動了前期研究工作,以確保地方規劃能夠準確把握時代脈搏,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一、“十五五”規劃是一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國家戰略集成
關于承前啟后,“十五五”規劃是在“十四五”規劃基礎上的延續和深化,它繼承了前一階段規劃的目標和成果,同時根據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提出新的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通過總結“十四五”期間的經驗和教訓,為下一個五年乃至更長遠的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關于繼往開來,“十五五”規劃不僅關注當前的發展需求,更著眼于未來的長遠規劃。它致力于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同時,規劃還注重與國際社會的合作與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具體來說,“十五五”規劃可能包含以下主要內容:一是經濟發展。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科技創新: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二是綠色發展。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三是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四是加大對外開放。深化對外開放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總之,“十五五”規劃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國家戰略集成,它將為中國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二、“十五五”規劃的核心是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十五五”規劃將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核心,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新質生產力代表著先進的生產方式和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動力。因地制宜意味著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技實力和市場需求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發展策略。對于各地區來說,這一核心導向可以促使其深入挖掘自身優勢,如有的地區可能在科技創新方面有突出的高校和科研機構資源,可以大力發展以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產業;有的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通過綠色技術創新,將傳統資源產業轉型升級為新質生產力支撐的可持續發展產業。同時,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也有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避免產業同質化競爭,實現全國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培養高素質人才,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十五五”規劃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制定差異化的新質生產力培育策略。需要鼓勵地方創新,支持地方根據自身條件探索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路徑、新模式。需要注重與地方已有產業的融合發展,推動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
三、“十五五”規劃要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接力賽
“十五五”規劃時期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關鍵五年,還承擔著完成多項重要改革任務的重任。
首先,“十五五”規劃(2026-2030年)將中國式現代化作為宏偉目標,致力于在前期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一時期,中國將繼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的全面進步。
其次,“十五五”規劃將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動力。這一時期,中國將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同時,中國也將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通過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三,在“十五五”規劃期間,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將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中國將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中國也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通過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相結合,不斷提升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十五五”期間要繼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產業升級轉型,為中國式現代化筑牢經濟基礎。各個地區和產業領域如同接力賽中的不同選手,共同為實現經濟現代化而努力,前一棒的成果為后一棒提供動力和支撐。“十五五”期間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為中國式現代化打造美麗的生態底色。從過去到未來,一棒接著一棒,不斷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第四,“十五五”規劃還強調注重民生改善和社會和諧。中國將繼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同時,中國也將加強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促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通過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治理相結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十五五”期間,要致力于實現共同富裕、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加強民生保障等,讓人民群眾共享現代化成果。每一個階段的社會發展成就都是下一階段的起點,持續推進社會現代化。
綜上所述,“十五五”規劃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接力賽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國家長遠發展的深思熟慮和堅定決心,將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在“十五五”規劃中,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接力賽,對國家長遠發展的科學謀劃具有深遠的歷史性意義。
聲明:本文轉自風險應急365,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識產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