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翔環境逾期債務激增至10億 國資“救援”難度大幅升級
四川鐵投“入局”之后,天翔環境逾期債務激增至10億元,而且不排除后續還有新的逾期債務出現。
天翔環境逾期債務越爆越多。10月12日,天翔環境與四川鐵路產業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四川鐵投”)達成戰略合作,并引入后者作為戰略投資人。彼時公司逾期債務僅為3.81億,四川鐵投“入局”之后,天翔環境逾期債務激增至10億元,而且不排除后續還有新的逾期債務出現。
不僅如此,公司目前披露的大股東占用資金額已經高達23.55億元,面對如此燙手的“山芋”,四川鐵投的“白衣騎士”角色不好當。
激進擴張“埋”禍根
上市近5年的創業板公司天翔環境正迎來自己的至暗時刻,天翔環境10月30日最新公布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15億元,同比下降59.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3億元,同比下降388.64%。
比業績暴跌更壞的消息則是公司不斷攀升的逾期債務,公司最近的公告顯示,截至目前公司及子公司累計逾期債務合計約10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凈資產的54.82%。而在10月8號公司公告的逾期債務僅為3.81億。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上述預期債務多為金融機構借款,其中最大的一筆為植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51億元“流貸”。記者翻閱公司2015-2018年披露的財務數據獲悉,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未有顯著增加,但流動負債在迅速提升。
對此一位公司知情人士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稱,“公司這兩年承接了大量PPP、EPC項目,前期投入現金流增多,后期融資環境的變化導致難以保證持續的現金流入所致。”
天翔環境也在三季報中稱,“國家進一步規范PPP項目管理,公司正在實施的環保項目施工受到環保項目貸款未能如期放款影響,進展緩慢;同時公司環保PPP、EPC等項目前期投入較多。去年以來國內金融環境發生較大變化,融資渠道收緊和融資成本不斷上升,造成控股股東資金鏈緊張。而上市公司大多數融資均有控股股東擔保,如果控股股東的個人征信出現問題,上市公司也將面臨著提前還貸、債務違約、融資受限等問題。”
實際上公司資金狀況緊張的困境與大股東的巨額占資不無關系,公司在回應深交所問詢函中提及,目前初步清理出占用金額約為23.55億元,其中經營性占用0.71億元,非經營性占用22.84億元。
巨額占資的形成,實則受累于公司過去幾年的并購,2014年,天翔環境收購CNP45%股權(天翔國際);2015年8月份,天翔環境6240萬美金收購美國的污泥處理設備公司Centrisys 80%的股權(圣騎士);2016年2月份,公司又宣布斥資2億歐收購大名鼎鼎的德國BWT貝爾芬格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BilfingerWater Technologies, 現已改名為Aqseptence Group);2016年7月公司發布定增預案,以17億價格收購中德天翔100%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4.2億元,收購完成后天翔環境將持有德國BWT公司(以下簡稱“歐盛騰”)100%股權;2016年10月,由天翔環境發起的產業并購基金獲得了歐綠保下屬的資源再生及固廢綜合管理服務兩大業務板塊60%股權,交易總金額約5億歐元。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上述海外并購金額合計近80億人民幣。天翔環境在三季報對此解釋稱,控股股東負債參與收購與上市公司產業相關的歐勝騰集團和ALBA歐綠保項目,由于交割時間長等問題,相關資產長期不能注入上市公司(歐盛騰從境外股權交割到獲取批文長達兩年多的時間),導致公司在二級市場的估值水平不斷下移,同時控股股東長期背負較高利息,資金負擔不斷累積并加大,再加之受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大股東融資能力下降,大股東負債負擔不斷惡化。
不過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上述能納入合并報表范圍的海外資產的天翔國際及圣騎士公司業績也并不樂觀,雖然2016年二者均實現盈利,但是到了2017年,天翔國際虧損,圣騎士盈利;而到2018年,根據半年報顯示,二者均為虧損狀態。
此外雖然歐盛騰沒有納入報表,不過在證監會網站公布的“關于成都天翔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申請的反饋意見”中,提到了天翔并購的歐盛騰盈利情況,表述如下:歐盛騰公司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2017年1-7月,營業收入分別為22.24億元、19.60億元、18.36億元和8.6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5億元、8275萬元、5943萬元和449萬元,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持續出現下降。
國資救援難度大幅升級
公司在努力脫困的同時,四川當地的國資也展開對天翔環境的“拯救”計劃,2018 年 8 月 1 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牽頭,組織成都市政府各主管部門及當地各金融機構協商對天翔債務的支持方案。10月30日晚間成都市政府宣布設立100億的救市資金,上述公司知情人士稱,“這對于公司來說也是一個利好,顯然有助于幫助公司擺脫困境。”
不過成都市相關人士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曾稱,“因為救市方案完全按照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成都國資系統不會像深圳等地那樣深度參與其中,我們只是做好引導和對接公司,為金融機構等資金方與上市公司創造一個好的對接環境。”
顯然按照市場化的運作,天翔環境的現狀吸引“接盤方”難度不小,不過在今年10月中旬,資金狀況緊張的天翔環境似乎等來了“救星”——四川省鐵路產業投資集團(下稱“四川鐵投”)。
10月12日四川鐵投跟天翔環境、鄧親華三方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四川鐵投將組建專業團隊梳理天翔環境及實控人鄧親華控制的所有在手項目,并視情況決定接手或放棄項目。
四川鐵投、天翔環境雙方擬在水務、固廢處理等環保業務領域展開廣泛和深入的合作,包括不限于以四川鐵投為牽頭方、天翔環境為成員共同參與投標國內外水務、固廢處理等環保項目等合作方式。
天翔環境此番引入的“白衣騎士”可謂實力雄厚,資料顯示,作為國有特大型投資集團的四川鐵投成立于2008年12月26日,注冊資本200億元,由四川國資平臺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100%控股。主要代表四川省承擔鐵路、公路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同時經營工程建設、資源開發、新型城鎮化建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五大產業,投資建設項目遍及國內28個省市,業務輻射至非洲、歐洲、東南亞、俄羅斯、澳洲等海外市場。
不過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四川鐵投與天翔環境簽訂的是框架協議,這意味著四川鐵投最終能否“拯救”天翔環境尚存變數,而且戰略框架簽訂時,天翔環境逾期債務不到4億,大股東巨額占資的問題也是在戰略框架簽訂之后才爆出的。
不過上述公司知情人士則稱,“四川鐵投進入應該還是比較有意向的,后續會提供一攬子的解決計劃,一并解決公司的債務逾期以及大股東占資等問題。”
此后對于具體進展等事宜,財聯社記者有先后數次致電四川鐵投,但是截止記者發稿尚未收到對方回應,不過記者注意到,而四川鐵投與包括五糧液在內的其他公司的戰略合作信息一般都在官網公布了,但是截止目前四川鐵投官網并未公布于天翔環境的資訊。天翔環境從6月8日停牌至今,股價已從年初的14元跌至停牌時的9.66元。
轉自:渾水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