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部門:到2025年基本建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
日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下稱《指南》)。
《指南》提出,圍繞基礎通用標準,以及碳減排、碳清除、碳市場等發展需求,基本建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到2025年,制修訂不少于1000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重點行業和產品能耗能效標準指標穩步提升。實質性參與綠色低碳相關國際標準不少于30項,綠色低碳國際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
建立碳減排標準子體系
《指南》要求,重點制修訂溫室氣體與應對氣候變化管理相關術語及定義、碳排放數據分類與編碼技術規范、碳排放信息采集方法及要求、碳信息披露等標準。
制修訂地區、園區等區域碳排放核算和報告標準。加快制修訂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有色、紡織、機械、信息通信、交通運輸、畜禽養殖等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和報告標準以及數據質量相關標準規范。
低碳管理及評價標準方面,重點制修訂城市、設施、企業、供應鏈、園區、技術等綠色低碳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標準,綠色產品評價標準,綠色低碳產業統計核算相關標準,碳中和評價通則標準,以及不同應用場景的碳達峰碳中和相關規劃設計、管理體系及實施評價等通用標準。
同時,《指南》明確,建立碳減排標準子體系,加快制修訂火電、鋼鐵、建材、化工、有色、煤炭、采礦、輕工、機械、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升家用電器、農村居民供暖設備、制冷及冷鏈物流設備、工業設備、照明產品、數據中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設備、機械制造裝備等重點產品和設備強制性能效標準。
非化石能源標準方面,《指南》從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8個領域著手,提出若干需要重點制修訂的標準。如重點制修訂水電機組擴容增效、寬負荷穩定運行、運行狀態評估與延壽等標準;重點制修訂太陽能資源監測、評估以及輻射預報預測等技術標準;重點制修訂光熱發電設備標準,以及太陽能法向直接輻射預報預測等標準。
在碳清除標準子體系建設方面,《指南》指出,重點制修訂陸地、湖泊和海洋生態系統碳匯及木質林產品碳匯相關術語、分類、邊界、監測、計量等通用標準。
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實施規范
市場化機制標準子體系建設方面,《指南》要求,重點制修訂綠色金融術語、金融機構碳核算、銀行企業和個人碳賬戶管理、氣候投融資和轉型金融分類目錄等基礎通用標準,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等綠色金融產品服務標準。推動制修訂綠色債券信用評級等綠色金融評價評估標準。完善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環境信息披露等標準。
制修訂碳排放配額分配、調整、清繳、抵銷等標準規范。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實施規范,以及碳排放權交易機構和人員要求相關標準規范。推動制修訂重點領域自愿減排項目減排量核算方法等標準規范。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納統計核算、監測、評估以及綠電交易等綠色能源消費標準。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服務、合同能源管理、碳資產管理等標準。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標準方面,《指南》指出,重點制修訂自然資源確權、生態產品信息調查、生態產品動態監測等標準。完善生態產品、生態資產、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等評價標準。健全生態綜合整治、礦山礦坑修復、水生態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土地綜合整治等標準,以及生態農業、生態產品質量追溯等標準。
據國家能源局披露,3月全國發電量達到71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1%,相比1-2月增長4.4個百分點,其中火電同比增長9.1%、核電同比增長4.6%、風電同比增長0.2%、光伏同比增長13.9%、水電同比下降15.5%。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去年豐水期蓄水不足疊加今年來水同比下降,部分水電大省以及依賴外受水電的省份仍可能面臨限電問題,以火電、核電為主的發電穩定的基荷電源發電量有望進一步提升。同時,連續多年限電背景下核電審批進度有望持續加速,其作為稀缺的兼具業績穩定性與長期成長性的電源類型,仍具備估值提升空間。
聲明:本文轉自證券時報網,作者郭博昊,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識產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