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務攪動環保市場,驅動力何來?
導讀:既然水務要走智慧化發展路徑已是不爭的事實,那么當前,業內何以支撐智慧水務走向更理性的發展?
產業發展智慧化,設備更新智能化。當前,與數字化深度融合也正成為整個環保行業的重要命題。智慧水務不外乎是預見環保數字化的一大窗口。
近期,眾多企業紛紛帶出智慧水務行業新進展,市場利好正在持續
紫光環保,一家污水處理企業,以數字化為導向,從局部“信息化”轉入系統“數字化”,其“智慧水務”平臺于2022年5月26日正式啟用。6月16日,中國聯通與福建省水投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智慧水務新標桿,探索數字水務新路徑,共謀推動智慧水務發展新格局。包括我們看到的,一些原本不屬于環保行業的企業也大幅進軍智慧環保,阿里、華為、騰訊、百度等知名企業均在名列之中。
不過,在智慧水務還未給出充分利好的當下,也有業內人士直言,智慧水務的發展有理想化的因子存在。目前,水廠真正落地實現智慧水務具有挑戰性,專業性壁壘、行業認知深刻度等都是發展中的梗阻地帶。專家列舉出了幾個智慧水務正在面臨的深刻問題,如,設備儀器故障率高、完好率低,智慧水務系統缺乏水處理專業理論支撐,污水廠個性化與進水復雜性等問題使運行規律不夠清晰等等。
既然水務要走智慧化發展路徑已是不爭的事實,那么當前,業內何以支撐智慧水務走向更理性的發展?
首先可以看到的,當屬國家層面傳遞出的積極信號。
水利部近期印發的《2022年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水資源管理工作要點》,強調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搭建水資源管控“一張圖”,強化數據和系統安全等等。六部門發布的《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也指出,要強化數字賦能,提升管理服務能力,搭建起“水效提升第三方服務庫”,提升智慧化節水服務能力……不夸張地說,智慧化轉型升級從更高層面獲得認同,目前,行業發展的驅動力也已顯著增強。
其次,管網修復也正催促著智慧水務行業發展。
生態環境部曾公開表示,目前仍有部分地區存在污水管網設施不足的問題,總體來說,污水管網的缺口仍然較大,管網漏損的問題也較為嚴重。“十四五”期間,污水收集管網新增和改造的目標定在8萬公里,任務緊迫且艱巨。理論上,智慧水務系統建設可以提供更完善的管網基礎數據,開展管網運行實時監測,集中管理管網運行數據,優勢多。因此,智慧水務系統建設將有望降低管網漏損情況,并進一步加快管網修復進程。
此外,有行業人士的觀點稱涉水設施的統建統管模式助力著智慧水務平臺的建設。
其認為,統建統管模式的推進將加快規范二次供水的運作,催生各地水司建立起二次供水管理系統。在一定層面上,這便帶動了二次供水市場需求的發展、智慧水務行業的發展。其指出,目前江蘇、浙江、吉林通化、內蒙古通遼等省市的供水企業“統建統管”走在前列,未來隨著“統建統管”模式覆蓋地區增加,具備品牌效應及技術實力的二次供水設備商將獲得更高的市場占有率,水務智能化發展將成為主流。
聲明:本文轉自環保在線,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識產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