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短缺的全球挑戰和彈性解決方案
圖片來自Aquatech
引言:水技術(Aquatech)通過對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水風險地圖集新數據仔細研究發現,全球有25個國家每年面臨巨大的水資源壓力,幾乎耗盡了其全部可用水資源。
世界水資源壓力狀況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對世界水資源壓力狀況。該研究重點關注了占全球人口1/4的25個國家,這些國家正在努力應對不同程度的水資源壓力。這些國家,包括巴林、塞浦路斯、科威特、黎巴嫩和阿曼,一直使用著其年供水量的80%左右。
該報告還強調了全球水需求正不斷增加;數據顯示,自1960年以來,水需求激增了2倍。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歐洲和美國等地區用水需求已達到平衡狀態,但非洲增長軌跡卻明顯上升。水務先驅預計,到2050年,全球水需求可能會激增20%至25%。
圖1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水風險地圖集 圖片來源://www.wri.org/aqueduct
壓力和風險的變化
這項研究聚焦于面臨不同程度水資源壓力的國家。沙特阿拉伯、智利、圣馬力諾、比利時和希臘等 25個國家面臨顯著的水資源壓力。就壓力最大的國家而言,巴林、塞浦路斯、科威特、黎巴嫩和阿曼處于應對水資源挑戰的最前沿。這些國家正在努力實現供需之間的微妙平衡,這是影響其水資源緊張程度的一個關鍵因素。
例如,阿曼與其它許多缺水國家一樣,嚴重依賴海水淡化作為淡水的主要來源。地下水也是該國的重要水資源。政府已經實施了管理和控制地下水開采的法規,防止過度開采,確保含水層的長期可持續性。
塞浦路斯政府已投資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包括擴大現有水庫容量、升級配水管網以及投資現代水處理技術。該國還在探索創新技術,以優化用水和更有效地管理水資源。這包括探索新的海水淡化技術、改進儲水方法以及利用先進的監測和數據管理系統。
比利時國土面積相對較小,人口密度卻很高,這對其水資源造成了壓力。此外,工業生產和農業活動也增加了對水的需求。該國采取了多方面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包括高效用水、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管理實踐。
人口增長與水資源壓力
研究指出,全球一半人口(約40億人)每年都會在一定時間內經歷極端用水壓力。展望未來,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有可能上升到近60%。
Envisager咨詢公司總經理、水資源專家David Lloyd Owen博士在接受 Aquatech 在線采訪時說:“未來水資源壓力不僅僅是人口增長的函數,它還受到人均消耗量的驅動”。
“如果在2030年到2050年之間的某個時間點,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6(SDG6)能夠真正實現,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并可持續地管理水和衛生設施,使城市家庭獲得安全用水成為常態,那么,人均消費量也將上升”。
世界衛生組織將“基本用水量”定義為每人每天至少0.02 m3/d,“充足用水量”定義為至少0.05 m3/d,附近僅需有1個水龍頭,而“最佳用水量”定義為至少0.1 m3/d,每個住宅內至少安裝有2個或2個以上的水龍頭。
Owen認為,國家層面水資源壓力往往具有“誤導性”。
“埃塞俄比亞部分地區水資源確實較低,而其它地區則容易出現極端壓力和干旱”。他告訴Aquatech:“澳大利亞既有水資源豐富地區,也存在極度干旱地區,許多沿海城市和默里達令河流域(主要農業區)水資源岌岌可危”。
農業與水資源壓力
這項研究揭示了水資源壓力加劇對經濟和農業可能帶來的后果。據估計,到2050年,全球31%的GDP(價值約70萬億美元)將面臨嚴重的水資源壓力。
與2010年的24%(15萬億美元)相比,這一數字有了大幅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墨西哥、埃及和土耳其預計將貢獻一半以上受影響的GDP。
農業是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柱,全球60%的灌溉農業都面臨著極端用水壓力。甘蔗、小麥、水稻和玉米等作物首當其沖。為了滿足預計到2050年100億人口的需求,世界必須應對水資源緊張和氣候引起的挑戰之間錯綜復雜的相互作用,以確保糧食安全。
規劃通往復原的道路
報告強調,積極主動措施可以防止水資源緊張升級為危機。包括新加坡和拉斯維加斯在內的現實世界中成功案例凸顯了采用可持續水資源管理戰略的力量。這些戰略包括海水淡化和污水處理,可以減輕水資源短缺的影響。
共同努力至關重要。從采用可持續技術到實施水資源綜合管理,政府、社區和各行各業在打造未來水資源可持續性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Owen對此表示贊同。他說:"正如可持續發展目標6進程向我們展示的那樣,許多國家在發展管理能力方面仍然需要得到幫助,這不僅是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6,也是為了超越這一目標,確保未來水資源的恢復能力。
需求管理也至關重要。這意味著要盡量減少滲漏,使用智能計量來鼓勵高效用水,并開發更多節水型器具。
展望未來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水資源風險圖集研究結果讓我們清醒地看到了未來的挑戰。25個國家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這些國家水資源捉襟見肘,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緊迫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這些數據突出表明,各國亟需進行調整和創新,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水資源需求。從巴林到塞浦路斯,從沙特阿拉伯到阿曼,各國都在努力應對供需之間的微妙平衡。海水淡化、地下水管理和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已成為這場斗爭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然而,在這些挑戰中,也蘊藏著進步的機遇。新加坡和拉斯維加斯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彈性水資源管理戰略的潛力。通過應用技術、加強基礎設施和促進國際合作,實現水安全的道路將變得更加清晰。
2050年,全球近60%的人口可能會面臨極端水資源壓力,在我們邁向2050年的過程中,共同努力變得至關重要。政府、行業和社區必須團結起來,節約用水,減少浪費,并實施具有前瞻性的政策。
聲明:本文轉自水業碳中和資訊,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識產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